-
环保搞“数字游戏”也是种难题
所属栏目:[评论] 日期:2021-06-02 热度:56
乡镇尚未报送,县里就在直报平台上报了所谓统计结果;号称化肥使用量减少,但报送的数字却连续几年一模一样;化肥使用量实际增加而统计称减少据报道,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在湖南省洞庭湖区岳阳、常德、益阳三市调查发现,当地在化肥减量工作中隐瞒真实[详细]
-
留心乡村教师应成为社会常态
所属栏目:[评论] 日期:2021-06-01 热度:56
然而,我们不要忘掉,还有无数坚守在山村的乡村教师,他们正耕耘在三尺讲台,正挥洒着汗水浇灌着祖国的花朵。也许,他们的事迹没有那么感人;也许,他们的身影没有那么美丽,可是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真正托起整个乡村教育的是八百四十多万的乡村教师们[详细]
-
儿童安全问题:经常“受伤”为哪般
所属栏目:[评论] 日期:2021-06-01 热度:166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未成年人的权益保护受到社会极大重视。比如,美国密歇根州儿童保护法对儿童伤害的规定中,除了虐待儿童外,忽略儿童亦是重要内容。包括:没有给儿童提供足够的食品(儿童食品)、衣物、住房和医疗条件;将儿童放置在可能对他们的健康和[详细]
-
职教要校企合作但必须取消“学生工”
所属栏目:[评论] 日期:2021-06-01 热度:125
从表面上看,学生工为学生提供了实习机会,解决了就业出路,也为企业应对用工荒找到了可替代的廉价劳动力,是职业学校办学和企业经营、地区经济发展的双赢。而实际上,廉价使用学生工,把职业学校变为民工中介,把学生变为企业盘剥的对象,既严重影响职业[详细]
-
学风不正 学术何以改善
所属栏目:[评论] 日期:2021-06-01 热度:174
如今,教授如雨后春笋,遍地生长,可他们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却远不如从前,甚至在不少人的心中、笔下,教授已成叫兽。何以至此,令人深思。 其实不仅是教授,如今教育界、学术界在人们心中的神圣地位也已不在,因为净土不净、学人无学甚至无品无德无操守已[详细]
-
绝大多数的儿童悲剧应追问父母问题
所属栏目:[评论] 日期:2021-06-01 热度:181
经济贫困可谓农村未成年孩子早熟、自觉为家庭减轻负担的客观原因,但这不意味着父母要放松或放弃对未成年孩子的关爱和监管。从现实来看,许多农村父母并未意识到为人父母也是需要学习的,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是最基本的职责。相反,树大自然直是不少农[详细]
-
别急于用“课外加餐”冲击新高考
所属栏目:[评论] 日期:2021-06-01 热度:118
据记者了解,高一新生课外加餐的门数越来越多。在很多家长看来,此次高考改革对于今年的高一新生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没有参照对象,因此早学点、多学点、学深点总没有坏处。有的学生一下子报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五门科目的辅导班,而同时补习很[详细]
-
师德“红线”怎样实现“落地生根”?
所属栏目:[评论] 日期:2021-06-01 热度:142
师德滑坡是社会公德整体滑坡的一个缩影,但又不得不承认,作为教书育人的地方,师德是托起社会公德的最后支撑。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该在师德问题上有所承诺。 其实,关于师德问题的关注,相关的政策文件已经很多了。比如,2013年5月中组部、中宣部、教育[详细]
-
遏制虐童事件要提高幼教生态
所属栏目:[评论] 日期:2021-06-01 热度:174
笔者以为,主要原因在于某些地区幼儿教育的生态环境总体上较差。虐童事件大多发生在一些无证经营或者办学资质较差的民办幼教机构,公办幼教机构相对较少。由于学前教育在我国目前仍然没有纳入义务教育范畴,从举办主体看,目前幼儿园主要有两大类:公办幼[详细]
-
学校治理需要“手起发落”
所属栏目:[评论] 日期:2021-06-01 热度:83
难道超七成网友支持暴力剪发就代表此举合理吗?且不论网络投票可能存在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倾向,即使数据真实有效,也值得商榷。抛开黄副校长模糊管理边界、手伸得过长的不足,要知道,教育管理必须做到管理规范和程序正义,让涉事主体感受到处理过程的[详细]
-
RFID渗入YH经营各环节 大幅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
所属栏目:[评论] 日期:2021-05-31 热度:84
由于遭到来自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竞争,银行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的银行业长期在缺乏竞争的环境中成长起来,发展出一套传统的经营系统和运作流程。然而,在更具服务灵活性和更新的技术面前,这套旧有模式不免显得有些刻板且低[详细]
-
平台“二选一”是否垄断 不可一棒子打死
所属栏目:[评论] 日期:2021-05-30 热度:105
临近双十一,关于二选一的话题不断见诸媒体。近年来,随着电商领域竞争白热化,平台要求商家在自己与竞争对手之间二选一的乱象愈演愈烈。 前不久,阿里巴巴集团市场公关委员会主席王帅在网上公开表态称,二选一从来都是一个伪命题,并指责竞争对手把正常的[详细]
-
防止大数据“杀熟”仍需大家留意
所属栏目:[评论] 日期:2021-05-30 热度:149
10月1日起,文旅部制定的《在线旅游经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将正式施行,其中明确规定,滥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对旅游者消费记录、旅游偏好等设置不公平交易条件的行为将被禁止。 所谓大数据杀熟,就是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溢价,就其本质,是一种差[详细]
-
保住科学家的好奇心
所属栏目:[评论] 日期:2021-05-30 热度:142
前不久,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完成了飞行途中的深空机动,各系统状态良好,向目标继续行进。天问之名,正取自古代诗人屈原的长诗《天问》,日月安属?列星安陈?这个饱含深意的命名,其实是对中国人数千年来叩问苍穹、孜孜以求、勇于探索的最佳纪念。 每[详细]
-
芯片项目投资不能慌张
所属栏目:[评论] 日期:2021-05-30 热度:67
芯片项目无论是前端还是后端,都对技术、人才、资金要求很高,尤其是芯片设计和制造,既需要技术密集,也需要资本密集,需要有强大的人才实力,而不是几个海归人员和投入几千万、几亿资金就能支撑的。一旦项目铺开,所需要的技术、人才、资金等就会源源不[详细]
-
让老年人一起迈入数字时代
所属栏目:[评论] 日期:2021-05-30 热度:172
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统计显示,2019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已增至2.54亿人,占总人口的18.1%,十四五期间将突破3亿人。有关调查显示,60岁以上人群当中使用电子支付的仅有51%。这也就意味着,尚有一半老年人不会使用电子支付手段。 数字时代,一些[详细]
-
人工智能提供就业空间
所属栏目:[评论] 日期:2021-05-30 热度:104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通过在更高水平更大程度上赋能企业和劳动者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并在这一过程中创造更大就业空间。首先,人工智能的发展推动智能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提升,并在这一过程中创造大量新就业机会。其次,[详细]
-
科技或再造未来出行体验
所属栏目:[评论] 日期:2021-05-30 热度:175
继零售、社交、民宿、外卖等行业之后,出行领域正在成为被5G通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改造的新目标。 想象一下,未来的一个清晨,乘坐用手机约好的无人驾驶出租车前往上班地点,沿着大数据瞬间计算出的最佳路线,在车上可以一边享用早餐,一边梳理[详细]
-
刷脸时代 不能忽略面部信息安全
所属栏目:[评论] 日期:2021-05-30 热度:85
购物时刷脸支付,用手机时刷脸解锁,进小区时刷脸开门。如今,越来越多的事情可以刷脸,用人脸识别技术来解决。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有九成以上的受访者都使用过人脸识别,不过有六成受访者认为人脸识别技术有滥用趋势,还有三成受访者表示,已经因为[详细]
-
数字技术为农户融资添新鲜血液
所属栏目:[评论] 日期:2021-05-30 热度:124
不必提交任何纸质材料,不用做房产抵押,也没见过银行客户经理,农户只需要掏出手机,在卫星遥感地图上,用描点连线方式圈出自家的稻田,全部圈完后点击提交,银行就会给贷款,手续简便,放款快捷,并且可以随借随还。这不是对未来场景的一种畅想,而是一[详细]
-
金融科技不能“独行”
所属栏目:[评论] 日期:2021-05-30 热度:151
10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专题会议指出,当前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快速发展,必须处理好金融发展、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的关系。11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正式施行,为金控公司模式在我国的发展提供了监管框[详细]
-
进步,让达摩克利斯之剑永远高悬
所属栏目:[评论] 日期:2021-05-30 热度:144
2012年,柯达公司破产倒闭。作为数码摄影的发明人,手握 100 余项数码摄影技术专利,却被数码摄影技术要了命。固步自封,满足于眼下的辉煌,死得让人唏嘘。 2016年,谷歌公司的阿尔法狗(AlphaGo)以绝对优势碾压世界围棋大师李世石。之前李世石也曾赢过,但[详细]
-
信息时代不该让任何一位老人“落下队”
所属栏目:[评论] 日期:2021-05-30 热度:175
一位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因没有手机无法出示健康码,多次乘车被拒,无奈之下从安徽亳州徒步走到浙江,当晚寻亲未果露宿公园人们难以想象,在2020年代竟会发生这种令人唏嘘的故事。跨省徒步半个月,老人是怎么一步步捱过来的? 为热心的货车司机刘师傅点赞[详细]
-
把核酸检测资源留给最紧急的人
所属栏目:[评论] 日期:2021-05-30 热度:118
如何跑在疫情前面?核酸检测无疑是当前最重要、最有效的防控手段之一。由于需要检测的市民基数庞大,连日来,不少检测站点出现扎堆现象。昨天下午的北京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为此发出倡议,市民要理性检测,确保核酸检测资源用在最关键节点。 自6月11[详细]
-
变“串行”为“并行” 科技创新应与科技伦理携手前行
所属栏目:[评论] 日期:2021-05-30 热度:140
近年来,我国在数字技术、生物医学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创新与应用,出现了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势头,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科技进步的红利,科技创新成为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关键动能。但与此同时,一些新技术侵犯了公众权益,违背了科技造福社会的初衷,潜在伦理[详细]